广西海洋药用生物研究现状及产业发展的思考
摘 要:
广西海域辽阔,海洋药用生物资源丰富。有效开发和保护海洋药用生物资源是发展海洋生物医药产业的基础和关键,更是广西发展海洋经济的重要组成部分。本文综述了广西海洋药用生物的研究现状和海洋生物医药产业的发展现状,分析了广西海洋生物医药产业发展存在的科技人才欠缺、研发能力不足、基础研究薄弱、缺乏科技支撑、资金投入少、产业规模小等主要问题,并在此基础上提出了加强基础研究、引进和扶持相关企业、充分利用区位优势、培养科技人才、提升科研实力等建议措施,旨在为广西海洋生物医药产业的可持续健康发展提供参考。
作者简介:黄亮华(1989-),男,助理研究员,主要从事海洋药用生物增养殖技术研究.E-mail:769976569@qq.com;*米顺利(1983-),男,工程师,主要从事海洋生物资源开发与利用的研究工作.E-mail:mishunli@126.com;
收稿日期:2021-03-22
基金:广西高校中青年教师科研基础能力提升项目(2019KY0332);广西中医药大学海洋药物研究院团队项目(2018ZD005-A12);广西中医药大学校级科研项目(2020MS008);
Thinking on industry development and research status of marine medicinal organisms in Guangxi
HUANG Lianghua PAN Chuanying BI Xianda FENG Pengfei LI Manyuan XIANG Guide MI Shunli
Institute of Marine Drugs,Guangxi University of Chinese Medicine Guangxi University of Chinese Medicine Pharmaceutical Factory Guangxi Academy of Fishery Sciences
Abstract:
Guangxi has a vast sea area and abundant marine medicinal biological resources.Developing and protecting marine medicinal biological resources effectively is the foundation and key to develop the marine biomedical industry, and it is also an important part of the marine economy.This paper reviewed the research status of marine medicinal organisms and the development status of marine biomedicine industry in Guangxi, and stated the main problems: shortness of researcher, powerless of research ability, weak of basic research, insufficiency of capital input, small industry scale, etc.Then, suggestions and measures were put forward to provide reference for the sustainable and healthy development of marine biomedical industry in Guangxi, such as strengthening basic research, introducing and supporting related enterprises, making full use of regional advantages, cultivating scientific and technological talents, etc.
Keyword:
Guangxi; marine medicinal organisms; research status; industry development;
Received: 2021-03-22
广西广阔的海洋孕育了种类繁多的海洋生物,有鱼类500多种、虾类200多种、贝类170余种、蟹类190多种、浮游植物近140种、浮游动物130种、沿海滩涂生物47科140多种,是我国海洋药用生物资源较为丰富的省区之一,也是我国传统中药珍珠、牡蛎、文蛤等的主产区
1 广西海洋药用生物研究现状
1.1 海洋药用生物研究利用总体情况
广西海洋药用生物资源的研究利用总体形势良好,并且正朝着实现开发利用和保护资源双赢的方向发展,具体表现为开发利用的物种逐步增多、研发力度加大、海洋生物医药产业逐步形成。
1963年出版的《广西中药志》第二辑,详细介绍了196种区产药材的形态、性味、效用、剂量和禁忌等
目前,广西明确有药用价值的海洋药用生物共计721种,其中动物类占了绝大多数,这与陆生药用生物以植物药为多的情况恰恰相反
1.2 常用海洋药用生物
1.2.1 珍珠
珍珠,是蚌科动物三角帆蚌、褶纹冠蚌或珍珠贝科动物马氏珍珠贝等双壳类受刺激形成的颗粒状凝结物,分为淡水珍珠和海水珍珠两种。珍珠具有安神定惊、明目消翳、解毒生肌、润肤祛斑、抗衰老、抗疲劳、促进伤口愈合等功效
据统计,2019年广西海水珍珠养殖面积808 hm2,产量824 kg, 分别占我国海水珍珠养殖总面积的39.20%和总产量的29.60%,是全国海水珍珠第二大养殖区域
1.2.2 方格星虫
方格星虫,俗称沙虫、沙肠子等,是一种富含多糖、脂肪酸和氨基酸的海产体腔动物,具有重要的经济价值和药用价值,有“海中冬虫夏草”的美称
广西海域方格星虫自然平均生物量22.73 g/m2,平均密度2.83条/m2,资源总量约为4 000 t
1.2.3 牡蛎
牡蛎,是一种软体动物,俗称海蛎子、生蚝等,是世界上第一大养殖贝类,肉嫩、味鲜,营养价值和药用价值都很高,不仅是人们喜爱的海鲜产品,也是历史悠久的海洋中药常用药。牡蛎的含锌量位居人类食物之首,100 g牡蛎中就有47 mg锌
据统计,2019年广西牡蛎养殖面积15 857 hm2,牡蛎产量659 278 t, 分别占我国牡蛎海水养殖总面积10.93%和总产量12.62%,分别占广西海水养殖总面积31.83%和总产量46.23%,是广西最大宗海水养殖品种,在全国仅次于福建、广东和山东,排名第四
广西牡蛎养殖面积大,产量较高,但其加工还处于初加工阶段,市面上的加工产品有蚝油、蚝豉、蚝罐头、冻干精粉、即食罐头、半开壳牡蛎肉、净化生蚝、罐装牡蛎肉、牡蛎肽饮料
1.2.4 藻类
藻类是海洋生物的重要组成部分,中国是利用海藻资源较早、较广泛的国家之一
马尾藻,马尾藻主要含有褐藻胶、褐藻糖胶、半纤维素和纤维素等,其含量约60%,是提取褐藻胶等重要的工业原料,广泛分布于广西沿海及涠洲岛一带,从20世纪60年代开始被广泛应用在提取甘露醇的试验中,是广西藻类资源药物利用的典型代表。研究显示,马尾藻多糖广泛存在于海藻中,具有抗病毒、抗肿瘤、抗凝血等多种功效
螺旋藻,具有极高的医疗保健价值,具有降血脂、抗氧化、抗感染、抗癌变、抗辐射、抗衰老、抗炎和增强免疫
广西海域有104种藻类,有多种药用功效,如海带治疗甲状腺肿大;藻类可治疗肠炎、高血压、小便不利等;螺旋藻可提高免疫力;等等。石莼、江蓠、网地藻、鸡毛菜等藻类均有清热解毒、软坚散结的功效,治疗小便不利、便秘等。尽管广西海域的藻类资源丰富,但查阅了近10年的《中国渔业统计年鉴》,均没有广西藻类养殖的数据
1.2.5 海参
海参,是一种棘皮动物,含有氨基酸、海参素、矿物质等50多种营养成分,其中蛋白含量极高,有极高的营养价值和药用价值,药用历史悠久,在《本草从新》和清朝的《本草纲目拾遗》中均有记载。海参具有滋补肺肾、通肠润燥、止血消炎、抗疲劳、抗癌、预防高血压等作用。郝二伟等指出,肺结核、便秘和虚劳等症患者应多食用海参
在2009—2020年《中国渔业统计年鉴》中,仅2010—2013年出现了广西海参养殖产量和海参养殖面积的数据,从已有数据来看,广西海参养殖产量极低,其中2013年养殖产量最高,为14 t, 但也仅占全国的0.01%;养殖面积最大,为17 hm2
1.2.6 其他种类
药用海洋生物种类繁多,但已开发的种类较少,部分海洋生物及其药用价值和开发情况见表1。
表1 广西海洋药用生物的药用价值和开发情况
Tab.1 The medicinal value and development of marine medicinal organisms in Guangxi
种名 Species | 药用部位 Medicinal part | 已开发药物/药用价值 Developed medicine/Medicinal value |
环纹海蛇 Hydrophis fasciatus atriceps Guenther | 肉 | 复方海蛇注射液、复方海蛇胶囊、Hc-C肽凝胶剂 |
青环海蛇 Hydrophis cyanocinctus Daudin | ||
平颏海蛇 Lapemis curtus Shaw | ||
大海马 Hippocampus kelloggi Jordan etSnyder | 全体 | 海马酒、海马保肾丸等 |
尖海龙 Syngnathus acus Linnaeus | 全体 | 海龙胶成药 |
马尾藻 Scagassum | 全体 | 用于提取褐藻胶和甘露醇 |
螺旋藻 Spirulina | 全体 | “绿仙”螺旋藻系列产品 |
沙蚕 Nereis succinea | 全体 | 农药“杀螟丹”(沙蚕毒素的衍生物) |
褐藻 Phaeophyta | 全体 | 海藻碘晶 |
鲨鱼、鳕鱼等海水鱼 Shark, Gadus and other marine fish | 肝脏 | 鱼肝油、鱼肝油乳、罗汉果鱼油及维生素AD滴剂等 |
僧帽水母 Physalia physalis | 刺丝囊 | 其提取物可用作心血管与神经肌肉药物 |
海蜇 Rhopilema esculentum | 海蜇头、海蜇皮 | 清热解毒、软坚散结,用于治疗高血压、消化不良 |
续表1 导出到EXCEL
种名 Species | 药用部位 Medicinal part | 已开发药物/药用价值 Developed medicine/Medicinal value |
软珊瑚、柳珊瑚、石珊瑚 Alcyonacea, Leptogorgia rigida,Hexacoralia | 全体 | 止血、名目、镇静 |
光裸星虫 Sipunculus nudus Linnaeus | 去内脏后的全体 | 清肺滋阴、降火、治疗牙龈肿痛 |
文蛤 Meretrix | 壳和肉 | 清热、化痰、散结 |
中国龙虾 Panulirus stimpsoni | 壳和肉 | 补肾、壮阳、滋阴、健胃,壳止痒杀虫、镇静,用于治疗扁桃体炎、阳痿 |
中国鲎 Tachypleus tridentatus | 血、壳、肉、尾、胆 | 鲎试剂;肉治疗白内障;壳用于跌打损伤;尾用于治疗肺结核咯血;胆有祛风杀虫的功效,治疗大麻风、痢疾等 |
海星 Asteroidea | 全体 | 用于治疗胃溃疡、腹泻、甲状腺肿大、癫痫等 |
马粪海胆 Hemicentrotus pulcherrimus | 壳 | 其提取物用于研制心肌药和神经阻断药物 |
鲍鱼 Abalone | 壳 | 其外壳就是被称为石决明的名贵中药,治头痛眩晕惊搐等 |
2 广西海洋生物医药产业发展现状
尽管广西拥有丰富的海洋生物资源,然而在海洋医药政策导向、经济基础和科技实力等因素的影响下
表2 2011—2019年全国及广西海洋生物医药业生产总值
Tab.2 The gross product value of marine biopharmaceutical industry in China and Guangxi from 2011 to 2019
年份 Year | 全国海洋生物医药业生产总值/×108元 Gross product value of marine biopharmaceutical industry in China | 广西海洋生物医药业生产总值/×108元 Gross product value of marine biopharmaceutical industry in Guangxi | 广西海洋生产总值/×108元 Gross ocean product value of Guangxi |
2011 | 99 | 0.48 | 654 |
2012 | 172 | 0.50 | 693 |
2013 | 224 | 0.51 | 899 |
2014 | 258 | 0.60 | 926 |
2015 | 302 | 1 | 1 098 |
2016 | 336 | 2 | 1 233 |
2017 | 385 | 2 | 1 394 |
2018 | 413 | 2 | 1 502 |
2019 | 443 | 4 | 1 664 |
注:数据来源于《中国海洋经济统计公报》《广西海洋经济统计公报》(2011—2019)。
Note: Data from year of 2011—2019 “Statistical Communique of Chinese Marine Economy” and “Statistical Communique of Guangxi Marine Economy”.
2.1 加强政策引导,提供政策保障
在政策方面,广西政府部门紧跟国家政策导向,积极响应国家向“蓝色药库”进军、向海“问药”的口号,重视海洋药物开发。2007 年,国务院批准实施了《广西北部湾经济区发展规划》,这是国家明确区域发展总体战略之后,为实现广西海洋医药又好又快发展而制定的第一份区域海洋经济发展规划
2017年的《广西海洋经济可持续发展“十三五”规划》中提到,国家明确将广西北部湾经济区作为西部大开发和面向东盟开放合作的重点地区,为广西发展海洋经济提供重要机遇。该规划提出,广西将重点培育海洋新兴产业——海洋生物医药业,开发一批具有自主知识产权的海洋生物医药和保健产品;并明确指出,北海市和钦州市要积极发展海洋生物医药产业
2.2 重视人才培养,组建科研团队
广西多措并举,引进和培养海洋科技人才,提升科研实力。广西编制重点产业急需紧缺人才目录,通过“八桂英才网”不定期发布人才引进计划,而海洋资源开发利用保护产业就是广西的重点产业之一。广西各市也出台了相应的人才引进和培养办法,尤其是北部湾城市南宁、北海、钦州和防城港市,在人才引进方面出台了相关政策,如给予安家费、提供科研启动资金、解决配偶工作和子女入学等措施,吸引海洋科技人才加入到广西海洋药物开发事业中来。
在科研机构方面,广西目前已经形成了以广西中医药大学海洋药物研究院、广西海洋生物技术重点实验室、广西大学海洋学院、广西医科大学海洋药物研究与开发中心为核心的重点研究团队与关键技术支撑。其中,广西中医药大学海洋药物研究院以传统海洋中药和海洋创新药物的研究与开发为研究主线,不仅拥有广西海洋传统药物研究领军人才库,还出版了广西首本海洋药物专著《广西海洋药物》,且正在规划建设海洋中药药用动物繁育基地。这些机构科研队伍不断壮大,科研实力不断提升,将成为广西海洋生物医药产业发展的坚实后盾。
3 广西海洋生物医药产业发展存在的主要问题
广西海洋生物医药产业发展缓慢是多方面的因素造成的,主要表现为以下几个方面。
3.1 科技人才匮乏,研发后劲不足
广西海洋生物医药研发人才队伍单薄,整体研发能力不足。尽管各级政府已出台相应的高层次人才引进计划,但和发达省份的招才引智计划相比,广西的引智计划吸引力还是不够。区内的科研院所在培养科技人才和提升自身科研水平方面也取得了一些成绩,科技人才队伍不断壮大,科研力量有了一定程度的提高。但是,总的来说,广西海洋生物相关研发人员的科研能力较发达沿海省份低,高精尖人才和高水平的科研队伍极度匮乏,整体的科技水平和自主创新能力低。这也是广西海洋生物医药产业发展缓慢的关键因素之一。
3.2 基础研究薄弱,缺乏科技支撑
基础研究是提高原始性创新能力的重要途径,是技术进步和经济发展的先锋。但是由于基础研究耗时长,且短时间内很难产生经济效益,以及广西政府和相关企业对基础研究的关注度不够,导致与药用海洋生物相关的基础研究非常薄弱,海洋药物的开发和利用缺乏科技支撑。与其他的海洋传统产业相比,海洋生物医药产业具有高技术、高投入、研发周期长、科研成果产业化速度慢等特点,这也对药用海洋生物的基础研究提出更高的要求。此外,广西尚未建立专门的海洋生物医药研发平台,这也是广西药用海洋生物基础研究薄弱的原因之一。
3.3 资金投入少,产业规模小
广西经济水平落后且增速较小,与其他的沿海省市相比有很大的差距。在这样的大背景下,政府投入到海洋生物医药产业的资金就少,导致海洋生物资源开发和保护、海洋生物医药研究以及新药开发缺乏资金保障。从广西海洋生物医药相关企业的数量及其产品来看,广西海洋生物医药产业规模小,产品结构单一,知名品牌极少,企业的竞争力和影响力不够。2019年广西海洋生物制药业增加值占海洋产业增加值比重仅为0.5%,远低于全国平均水平(1.2%),也与其他海洋省份差距较大。
3.4 政策导向不明,行业管理混乱
一直以来,在政策导向方面,广西并没有出台发展海洋生物医药的政策。直到2011年,在《广西海洋产业发展规划》提到了海洋医药产业。在《广西海洋经济发展“十二五”规划》和《广西海洋经济可持续发展“十三五”规划》也相继提出要发展海洋生物医药业,但这些政策都过于宏观,没有详细的实施方案,操作性不强,效果很不理想。
海洋生物医药业涉及海洋、农业、医药、科技等多个管理部门,结果就出现了“多人管理,无人负责”的现象,没有明确管理部门和责任主体,导致行业管理混乱,从而影响了海洋生物医药业的可持续健康发展。
4 广西发展海洋生物医药产业的建议
4.1 充分利用资源,引进和扶持相关企业
广西临海、临边,地理位置优越,自然资源丰富,其濒临的北部湾海域面积辽阔,孕育了种类繁多、地域特色鲜明的海洋生物。除了有食用价值和经济价值的鱼、虾、蟹、贝之外,还有许多海洋生物具有药用价值和科研价值,如中国鲎、儒艮、海马、海龙等。近年来,海洋药物的功效逐步被人们所认识,海洋药物在整个医药领域扮演着重要的角色,海洋生物资源的开发利用逐步得到重视。21世纪以来,我国海洋生物医药行业发展较快,已步入了产业化阶段
近年来,广西海洋生物医药产业逐步发展,并取得了一定的成效,但和沿海发达省份相比,还有很大的差距。比如山东、浙江、江苏等省份的海洋生物医药研发水平较高,并建有专门的生物园区,海洋生物医药产业发展迅速,对海洋经济的贡献率较高。这些省份已经培育了一定规模的海洋药物骨干企业。广西可从这些省份引进部分企业,或者引进这些企业的研发技术到本土企业,开发广西特色海洋生物医药。对已成规模的本土企业,如北海国发生物产业股份有限公司、北海蓝海洋生物药业有限责任公司,加大扶持力度,通过建设海洋生物产业园区、减免税收、加大科研资金投入、引进高水平科研人才到企业等措施,提升本土企业的研发水平。研发水平提升后,广西应充分利用北部湾海域丰富的海洋生物资源,提取高价值海洋生物活性物质,加快发展以珍珠、中华鲎、海蛇、海马、海龙等海洋药用生物为原料的海洋药物,重点开发抗肿瘤、抗心脑血管疾病、抗病毒等海洋创新药物
4.2 利用区位优势,发展海洋生物医药产业
广西具有“一湾相挽十一国”的特殊地理位置、得天独厚的海洋生物资源和发展海洋中药产业的深厚潜力。广西临近东南亚,是我国面向东盟十国的窗口,更是中国“一带一路”以及“海上丝绸之路”的重要对外衔接地区。广西北海是“海上丝绸之路”的起点城市,东南亚是“2l世纪海上丝绸之路”的枢纽地带,而且东南亚国家对海洋药物的需求量大,因此其是广西海洋生物医药的一大消费市场。广西南宁是东盟博览会和东盟商务与投资峰会的永久举办地,广西与东盟国家和地区之间的经贸往来与海洋产业合作不断深入,这对于广西海洋生物医药产业的发展来说是一个重要的契机。特别是随着中国-东盟自由贸易区的建立,广西作为连接中国西南、华南、中南以及东盟大市场的枢纽,可发挥自身自然资源优势和区位优势,大力发展海洋生物医药产业,力争把广西打造为服务全国、辐射东南亚的海洋生物医药产业中心,为海洋医药沿“一带一路”走出去作贡献。
4.3 加强基础研究,推进产学研合作
基础研究是科技创新的先导和源泉,是科技进步和产业发展的支撑,基础研究的重要性不言而喻。广西各级政府和科研院所应进一步重视基础研究,主要从以下几个方面着手:一是加大对基础研究的政策支持和资金扶持,让现有的研究人员坐得住“冷板凳”,能够静下心来搞研究;二是制定基础研究人才和团队培养方案,强化基础研究后备队伍建设;三是加强基础研究平台建设,比如建立海洋药用生物开发与利用重点实验室、海洋药用生物养殖示范基地等;四是完善知识产权保护体系,积极保护科研成果和科研人员的正当权益。把基础研究做扎实后,政府、高校和企业等力量共同构建形式多样的产学研合作体系,将基础研究的成果通过专利转让、技术转移等方式进行成果转化,应用到产业中去,推动产业发展。
4.4 培养科技人才,提升科研实力
发展科技,人才是关键。科技进步和产业发展都离不开人才的支撑和保障。针对广西海洋医药产业发展存在的科技人才匮乏、研发后劲不足的问题,可依托区内高校和科研单位加大科技人才培养力度,提升科研实力,具体可从以下几方面着手:一是在开设有涉海专业(海洋科学、水产养殖、水产品加工等)的广西大学、广西民族大学、南宁师范大学、北部湾大学和桂林电子科技大学等院校,重点培养海洋后备人才;二是在广西医科大学和广西中医药大学,重点培养药物开发和应用相关的药学类和化学类人才,以医科大学的海洋药物研究与开发中心和中医药大学的海洋药物研究院为依托,培养相关的硕士和博士,壮大本土海洋药物研发队伍;三是政府部门要加快引进海洋生物医药产业相关人才,人才引进来以后,在科研启动资金和安家费等方面给予配套的支持,争取把引进来的人才留住,同时,健全科研人才培养制度和奖励制度,激发科研人员的科研热情,提高产出率。通过以上途径培养海洋科技人才,并整合广西现有的海洋科学研究力量,打造广西海洋生物医药科技创新团队,提升海洋科技水平和自主研发能力,为开发利用广西丰富的海洋生物资源和促进广西海洋生物医药产业的发展提供科技支撑,为广西发展“向海经济”贡献力量。
-
1月水产养殖品种市场预测
[2022-02-13]
-
一枚海参,怎么固碳? 两大院士一年“
[2022-02-13]
-
驶入高质高效发展“快车道” ——大连市
[2022-02-13]
-
有关部门违规将已划入自然保护区范围的
[2022-02-13]
-
浅析国内海参多糖测量方法的专利技术
[2022-02-06]